| 北仑新闻网
以城市“精细化”管理
“绣”出北仑高质量发展画卷
2023-04-21 10:49    通讯员 顾焯惟

  通讯员 顾焯惟

  城市之美,美在市容;市容之美,重在细节。在宁波北仑,既有中心城区的“凤环巢”,也有繁花相迎的泰山路“樱花大道”,既有建设正酣的蓝湾风情,也有共管共享的“口袋公园”。

  路面上是高科技清扫一体车代替人工清扫,市民出门即可参与家门口的志愿活动,桥下篮球馆实现空间再利用和体育需求的有机融合……北仑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件件实事,正是将为民服务的细流汇成有感有形的江河,在港区热土上蹚出一条长效治理的新路,维护好精“绣”北仑的现代化治理成效,全力以赴再启精细化管理发展新征程。

  从硬件到软件,装备城市管养一双手

  城市精细管理,硬件是硬道理。

  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深谙此道,创新引入公共服务领域的专业运营商,落实中心城区“环卫一体化”改革,探索出一条城市品质提升之路。新引进的百余辆高科技清扫车使路面积尘减少300%,一车即可扫一路,一遍即见路本色,引领城市环境卫生治理走向数字化、数“治”化。

  城市会“思考”,治理更高效。随着城市管理改革落地见效,北仑区开始在数字化上下功夫,以数字化带动公共服务升级,将原有的四个环卫系统数据平台进行有机整合,进行一体化运营管理,对环卫工作所涉及到的人、车等重要要素进行全过程实时闭环管理,并与市级政务服务和监管平台对接,共享数据,初步实现了管理要素一张图,监管过程一张网的智慧环卫“一网统管”的新格局。

  硬件夯基,软件提质。为有效激活城市治理的“神经末梢”,北仑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与企业、社区共同构建社区服务系统,进一步衍生全域治理新内涵,推进城管义工、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设立民间路长制、护苗长效岗,吸引更多社会力量一齐参与,让城市管理既有“颜值”又有“温度”,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长效措施。

  从低头到抬头,刷新城市立体一幅景

  如果说,大街小巷是城市的“里子”,那建筑外立面就是街景的“面子”,也是城市市容环境和建筑文化的显性表现。

  崭新的外立面协调统一,让原本粗糙凌乱的街面协调统一……在北仑星阳未来社区,提升改造二期工程已经全面完工,该项目是宁波市首批示范性未来社区项目,也是浙江省第四批未来社区项目。

  据北仑区市政公用设施服务中心主任吴兴浩介绍,在星阳片区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建设过程中,重点突出立面创新整治,同时兼顾“人性化”“儿童友好”“未来社区建设”等元素:市政中心创新沿街外墙立面设计,对星阳片区内的外立面进行规整统一,对老旧、破损,不统一的颜色、材质分别整治;高标准推进幼儿园门口进行“校园安全500米”适童改造;焕新“一园一景”,智慧改造实现旧公园的华丽转身。

  外露的“面子”修好了,未来社区科技内核也在不断完善,始终以内外兼修的理念厚植民生底色。据了解,集合了基础照明、LED信息显示屏、环境感知、一键报警、广播等功能的18盏智慧灯杆在星阳片区正式投用,智慧灯杆搭配着百余株海棠树装点路侧,将精细化、生态感、可迭代落在实处,让群众更有幸福感和获得感。

  “以前电线设置比较凌乱,抬头就是一篇乱糟糟的景象,现在经过治理,头顶清爽了很多,环境和心情都好了不少。”社区居民王先生感慨地说道。今年开展的老旧小区及周边的“空中飞线”问题经过集中攻坚和有序地整治,还北仑一片更“靓”的蓝天。“空中飞线”治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之需,也是居民幸福生活之需。工作人员遵循“化解存量、严禁增量”原则,深入现场,按照“入地、入管、贴墙、捆扎”的要求,集中整治各类架空线缆和私拉乱接现象。

  抬头是蓝天,低头更是一片风景。

  在北仑,存在着不少城市闲置边角地,这些地方“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失管地带,桥下空间、退红空间的再利用也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大课题。从黄河路桥下运动空间、郭巨高速公路桥下健身公园,到百余平方米的“仑小园”、口袋公园,再到便利的路侧泊车、智慧停车场等,市政部门不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将创新方式和建设成果转化为可感的幸福体验,因地制宜的城市休闲空间和便民设施成为美丽港城新景观,凸显了民生实事的累累硕果。

  从内核到外延,激发共管共享自治力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城市治理,归根结底离不开“人”的因素,既要立足于百姓的需求,又要提高每个人的主人翁意识。

  “这座‘桥’承载了沟通、教育、执法、服务等多项功能,沿街商铺的问题逐步解决,商户有了文明经营共识,综合行政执法威信树立了,”这座“桥”其实是一座无形的“桥”——“执法云桥”。这背后是北仑综合行政执法局片区执法队员客服式的应答和服务,商圈的投诉率和处罚率实现了双下降。

  在城市现代化治理进程中,霞浦街道的九峰片区成为全区第一个运用“执法云桥”治理商户的街区,搭建“执法云桥”辅助执法、补充监管、深化服务,商户互相监督取代了反复管理,商户的共治意识不断提高。

  小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浃江蓝”城市善治工作室让执法领域“小事”不出队、让住宅小区“城事”不出社区、让本辖区“难事”不出街道的“枫桥式”治理模式,更及时、更高效、更便捷地为群众解决问题、为城市消除顽疾,以服务前置化解行政执法难题,用机制效能激发自治力。

  在黄山路、新大路路口,第一个以党建为引领,以便民为主线的100平方米“仑小园”,把城市共治的想法变成现实。其通过引入多部门参与设计、有效整合周围资源和个性化建议,解决刚需并满足公共服务需求,结合公园建设向前延伸城市管理。以“仑小园”为平台设计市民共建、共管、共享制度,把以往全权由政府做的工作化整为零,通过不断引导社会参与,强化市民治理城事的主动性。实行“政府+社区+社会”共治模式,推动多主体、多环节整合,多功能、多要素聚合,多需求、多目标融合,打造精细化、高品质的公共空间。

  在城市现代化治理进程中,北仑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激发社会共同参与共管共享的自治能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奋力谱写“双一流双示范”建设新篇章。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