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记者 刘唯 通讯员 沈琼云 叶璐燕
近年来,梅山街道以党建为统领,党员带头,党群联动,积极探索退休工人、残疾人、被征地农民等特殊群体就业增收途径,实现了富余劳力向富裕动力的转变,推动了“共富工坊”和当地特色产业的良性互促发展。
文化传承+非遗“共富工坊”
梅山素有“武术之乡”“舞狮之乡”美名。梅中村有两家非遗“先锋小院”,院主分别是“梅山舞狮”非遗传承人沈海迪和“水浒名拳”非遗传承人傅信阳。
党员沈海迪一直致力于非遗文化传承和村民增收。他从组建舞狮队开始,就吸纳梅山有武术、舞狮基础的未就业人员,从本地喜事、红事开始接单,到先后走出国门受邀参加韩国、日本文化交流,为未就业人员增加收入。目前,梅山舞狮的出场费从3000元至5000元不等,每年都能收到100多个订单。
“作为一名传承人,我有义务将梅山武术发扬光大,希望非遗文化能赋能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党员傅信阳是省级非遗项目“水浒名拳”的第六代传承人,几十年来教授的学徒超三千人,同时还与梅山学校先后编制了《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梅山传统武术》等系列教材。
经过沉淀,梅山舞狮、水浒名拳、外岙造趺、马灯游艺等一批民间艺术已然成为了梅山非遗文化的金名片,形成了梅山独具特色的非遗“共富工坊”。
生态农旅+果蔬“共富工坊”
“梅山开发以来,交通更加便利,再加上海岛优势,我相信,蔬果大棚的发展前景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甩开膀子带头干。”贺达说道。
贺达是梅山湾蔬果恬园基地负责人。2018年,他在盐碱地上建起蔬果大棚,为一批被征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近年来,蔬果恬园基地的发展势头良好,辐射和带动周边1000余亩蔬菜水果基地的规模化种植。据统计,梅山全岛今年番茄产量为338.7吨,草莓92.6吨,甜瓜产量为54.4吨。因盐碱地出产的蔬果口感独特,岛内生态环境优良,蔬果市场售价相当可观。
梅山街道以蔬果大棚作为亮点,发动农户参与“农家乐”和民宿建设,主打以海岛、生态、蔬果、农旅为元素的“五色新梅”旅游路线,每年能吸引十万余人次游客来梅山参观旅游。
为促进本地农产品销售,梅山街道还统一培训农户,以平台直播、电商销售等方式升级乡村经济发展,并持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构筑生态宜居、休闲适旅、共同富裕的绿色海岛。
余缺调剂+车间“共富工坊”
“每年也能领到两万元左右,逢年过节都能给孙子多发点零花钱啦!”从通州农业水产领到工资的李阿姨笑眯眯地说道。
通州农业水产是梅山街道的两新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始终不忘挖井人,为退休工人提供工作岗位。每逢过年,通州农业水产的海产品迎来销售旺季,需要大量的人手。
“我们找的都是村里的退休工人,他们有制作经验,技艺熟练。也能给村里乡亲一份额外的收入。”通州农业水产党支部书记刘康伟说道。
无独有偶,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通过余缺调剂,做好企业停工待工人员和富余职工的安置工作,有效缓解业务淡旺季人力富裕或不足时的问题。
阳光助残+工疗“共富工坊”
“企业除了盈利外,更要承担起社会责任。建立工疗车间可以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区党代表、宁波北仑金冠童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立峰说道。
王立峰先后投入几十万元,建立工疗车间,设置作业区、休息区、医疗卫生室、员工餐厅等,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康复、技能培训、教育工疗、生活训练等全方位服务。
“彩梅之家”由梅山街道创建,是北仑区首家省级五星级“残疾人之家”,在这里有娱乐室、康复室、心理辅导室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生活照料等公益性服务。目前,共接纳了27人入住。
为做好稳就业和促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梅山街道将继续深化党建统领赋能作用,立足本土特色产业,党员领跑,企业助跑,走稳走好梅山“共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