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红色引领为“笔” 文旅相融为“墨”
霞浦奋力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2-08-25 08:55    通讯员 支倩君

  本网通讯员 支倩君

  观展览、听传奇、品美食、悟初心……初秋时节,一波又一波市民来到霞浦街道党章守护地,寻找属于自己的旅程。在这里,大家触摸着历史的记忆,感受着岁月的温度。

  近年来,霞浦街道聚焦培育“张人亚守护党章”红色文化教育品牌,以街道及周边区域为依托,结合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等中心工作,紧执红色引领之“笔”,在“起笔”“运笔”“落笔”中擘画出一幅乡风文明、治理高效、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起笔”阵地建设

  绘出“干群守护”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政之所向、发展所需、民心所盼。基层干部作为千条线下的“一根针”,直接参与着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一支有担当能作为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头雁”。

  霞浦街道以深入开展“五问五破、五比五先”专项行动为契机,坚持把建设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队伍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引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宣讲培训、实践锻炼、青霞训练营等多种方式,有效提升党员干部驾驭全局、领航带动的能力素质。

  从只有张人亚党章学堂,到党章学堂扩容,再到打造红色小镇,街道扎实开展“人亚先锋行”党建品牌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入户服务,变“被动解答”为“主动问需”,察民情、纾民困、解民忧、领民富,让干部和群众“融”为了“一家人”。

  “运笔”文旅融合

  绘好“产业富民”图

  今年,该街道在升级建设张人亚党章学堂的基础上,统筹各方资源共建红色小镇,以文化资源集约化配置的方式,深化构建“学、忆、观、听、宣、做”六位一体的红色文化枢纽平台。

  如今,这里不仅有张人亚党章学堂、张人亚故居,有讲述中国红色电影事业奠基人张石川事迹、展示新中国红色电影事业发展脉络的“电影文化馆”,还有展陈张人亚外甥女、四川美院教授江碧波红色雕塑作品的“红色美术馆”,以及守护引导儿童成长的“儿童友好馆”,还坐落着慈善小屋、城市书房、敦亲园等民生小景,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百姓生活越来越充实。

  截至目前,张人亚党章学堂已累计接待省内外参观团队8000批次、超20万人次参观学习。下步,霞浦将进一步串联党章学堂至张人亚衣冠冢沿线参观旅游点位,根据不同群体推出党章小镇红色旅游线、党员干部初心感悟精品线、学生研学教育精品线、非遗风情街区精品线等个性化旅游体验线路,进一步推进以文促旅、文旅相融,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落笔”乡村治理

  绘就“景美人和”图

  环境美不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金石”,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自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以来,霞浦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推动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由“全力争创”向“巩固提升”转型升级,形成了“抓日常、促平常、重经常”的工作格局。

  走进如今的霞浦小镇,村企共建的口袋公园绿树成荫,美丽庭院繁花似锦。

  沿着霞浦中路一路向前,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与青瓦黛墙间相映成辉。公园里休憩闲聊的老人、商业街往来穿梭的顾客、生态河埠头捣衣洗涤的妇女、睦邻桥桥头打闹玩耍的孩童……这座生机勃勃的红色小镇里,人们的生活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

  在塑造美丽乡村之“形”的同时,着力铸牢文明之“魂”。街道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所、站功能,通过广泛开展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文明志愿服务活动,引导群众讲文明、树新风,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促村风、以村风促乡风,持续推动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向发力、同步发展。

  同时,持续打造“人亚先锋”和“爱心系列”品牌,联合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等定期举办“人亚先锋·红领集市”,积极投建“甬爱e家”,为环卫工人、城管、快递小哥、集卡司机等户外工作者提供自助服务,引入爱心企业赞助,形成共建共享、自治自管新模式,用爱心点亮民心。

  如今的霞浦小镇,不仅是各地市民探寻历史文化、追寻红色足迹的媒介,更成了小镇青年激励自我、不断进取的精神家园。沐浴着时代新风,小镇文明美丽的画卷正提速展开。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