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十年治水路迢迢 终得绿水把城绕
——写在北仑首夺大禹鼎“金鼎”之际
2022-07-12 09:21    沈焰焰 董沙沙 柳俊俏

  本刊记者 沈焰焰 通讯员 董沙沙 柳俊俏

  2011年,启动内河整治,铺开源头治理;

  2014年,启动“五水共治”,全面改善水环境;

  2017年,启动“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全力构建健康水生态;

  2018年,启动水质提标专项攻坚,持续提升河道水质;

  2022年,打响“六促六优”专项行动,深入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

  ……

  治水路迢迢,北仑已毅然决然、锲而不舍地走了十余年。功夫不负,就在前几日,北仑拿到了全省治水的最高荣誉,捧回了宁波市首座大禹鼎“金鼎”。

  金鼎是沉实的,一如我们始终坚实的治水步伐。这些年来,北仑立足区域实际,以“两山”理念为根本遵循,围绕“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美丽河湖”建设、河道水质提标、河(湖)长制执行等重点工作,推进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推进源头治理、长效治理,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百姓幸福感持续提升,逐步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人欢乐的和美画卷。

  治水,我们有方略——

  北仑三面环海,境内水系发达,共有各类河道535条,水域面积近1400万平方米。大河小溪纵横交织,有的穿过村庄,有的流经工业园区,每条河都有着“个性化”的“病因和病情”。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北仑对辖内的每条河流进行了全面排摸,又汇集多方力量进行梳理分析、把脉开方,制定了“一河一策”实施方案。“比如岩河的重点是城镇生活污染源,芦江大河的重点是花卉种植带来的污染,小浃江则不仅要时刻警惕上游来水水质,也要摸清北仑段的污染状况。”区五水共治办相关负责人说。

  小浃江是北仑区域内唯一一条跨境河流,骨干河道总长44.5公里,是小港人民的母亲河。人们在江边生活,在江边成长,大人淘米洗菜洗衣服,小孩游泳抓鱼摸螺蛳。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气满满的小浃江“死”了,水越来越脏,岸边垃圾越来越多。

  针对沿岸工厂多、民居多、畜禽养殖场多的情况,2009年,北仑开始对小浃江开展全流域综合整治——征用养殖水域4050亩,整治畜禽养殖240家,拆除两岸各类涉水违法建筑近3万平方米,完成城镇、农村污水管道建设241公里,6个工业园区全部污水纳管……

  加上河道生态系统修复、堤岸改造、水系整治、水质保护、休闲娱乐、沿岸绿化的“多管齐下”,水清岸绿、白鹭翻飞的小浃江回来了!江畔的公园,芦草萋萋,垂柳依依,有亲水平台,有健身步道,成了江畔百姓晨练、散步的最佳去处。目前,小浃江以及中河、梅山大河、芦江大河、东泰河、明月湖6条河湖已入选省级美丽河湖。

  治水先治污,治污重在标本兼治。在“一河一策”分步推进水域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北仑聚焦工业园区、生活小区和其他类三大建设单元,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建设,大力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大力开展管网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污水零直排工业园区建设项目12个、住宅小区建设项目113个、其他类建设项目60个,并成功创建首批省级全域“污水零直排区”。

  治水,我们有技能——

  最近,总能看到无人机在河面上“嗡嗡嗡”地盘旋。这段时间,北仑正在开展全域重点河道巡查行动,利用无人机对38条重点河道进行隐患排查、解决突出问题。

  巡查现场,无人机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沿着河面飞行巡检,河面河岸环境等信息都能通过操作屏查看,若发现污染源或可疑物、敏感点,则及时拍照抓取存档。

  固定监测和流动监测相结合的“天水一体”智能监测网,是北仑高效治水的“秘技”。近年来,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从监测、诊断、治理三方面着力,北仑构建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智能化水环境治理闭环,实现了从“监测、监控”到“预警、诊断、评估、决策”的全链条高效治水。

  投资400万元,北仑建成了河道智能化溯源系统,整合监测网、河网、管网、排口四张图,将无人机、无人船、物联网等设备数据同步至智能治水平台,设置“问题上报、任务分派、处置回复”运转流程,实现了河湖监管、问题排查、综合分析闭环管理链和可视化展示。

  对于发现的问题,则推行项目化制度,能立整立改的交办给责任单位,不能立整立改的形成问题清单后5个工作日内确定整改项目具体实施内容、责任单位和牵头领导。

  “智能化、数字化将治水的整个过程放在了一条随时可看可控的链条上,帮助我们更及时地发现问题、更快速地解决问题,将治水工作推升到一个新的能级。”上述负责人说。

  目前,北仑12个区控以上断面水质和9条入海河流水质断面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III类水水质,达标率和优良率均为100%。

  治水,我们有力量——

  每次下过大雨,俞王村的俞定召总会第一时间到新和石湫片河、岩河璎珞支河边去巡一巡。担任河长多年,他对河水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问题发生的原因都已经十分敏锐。

  “河长制”是我省“五水共治”的制度创新和关键之举。北仑在河长制的基础上,又创新推行“一河四长”制:全区535条河流配备区、镇、村三级“河长”,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基层党员干部担任。镇级以上河道配备“河警长”,由公安民警担任;中心城区河流配备“河段长”,由沿河企事业单位、社区负责人担任,对河道分段进行监管;聘请河道保洁员为“河面长”。

  不管是哪条河、哪个河段,出了问题,就能第一时间找到“管家”,实现了河道监管全流域、全过程覆盖。

而治水护水,北仑绝不只有“官方河长”在战斗,20余支治水志愿服务队伍是生生不息的“民间力量”,他们活跃在城区,活跃在乡村,活跃在企业,为碧水清涟“巡逻站岗”。

每到周末,“河小二”们来到水边岸边,打捞水面漂浮物,清理河岸垃圾。河边、山塘、水库,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他们的脚印。“企业河长”杨国良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走上厂区内的小桥,检查河道水质。近1500米的河道,哪里进了污水,哪里堆着垃圾,哪里需要绿化,他都一丝不苟地管护着。

“民间河长”是治水的生力军,也是主力军。他们不但能够倒逼官方河长更加用心用力,也能够引导、带动更多群众参与进来,一起为大小河流“当家”。

治水,我们有情怀——

河埠头,是水乡人“靠水吃水”的产物,是老一辈北仑人难以割舍的水文情怀。可长久以来,村民们清洗衣服、剖杀海鲜,难免会污染河道水质,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019年下半年,北仑在全市率先启动建设生态河埠头,对全区河埠头分类分批进行专项治理,引导群众上岸洗衣,减少安全隐患的同时,实现污水集中纳管,促进河道水质提标,逐步达到真正的“清澈见底”。

河埠头整治,是推进河道水质提标的内在需要,也是解决好、服务好老百姓身边“小事”的客观需求。“老百姓生活有需求,水质提标又有要求,两者怎么平衡统一?那把河埠头搬到岸上来,把洗涤污水排到管网里去,建好遮阳挡雨的亭廊,既能让老百姓像以前一样在河边、用河水洗洗刷刷,又消除了安全隐患,还美化了环境、保留了一方人的乡愁。”上述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北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生态河埠头305座,洗涤污水直接流入河道或溪坑、池塘的情况得到有效控制,水质得到明显提升。生态河埠头的建设,还结合民风民俗嵌入当地特色元素,打造了百姓喜闻乐见的“河埠头文化”。

“管引浊水去,河中碧水漾。小小河埠头,福泽千百家。”白峰下阳村、梅山梅港村、柴桥前郑村、春晓堰潭村、大碶圣关桥……一座座小小的生态河埠头,清了河水,美了家园,也柔柔地抚慰着人心和情怀。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