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练拳四十年 教徒超三千
——记省级非遗传承人傅信阳
2022-06-17 09:55    记者 刘唯 通讯员 沈磊杰 沈琼云

  本网记者 刘唯 通讯员 沈磊杰 沈琼云

  “马步扎稳扎实,做到稳如塔、坐如山,三摇势,动作要自然流畅、刚劲有力,用以抵挡对方的攻势。”周末的清晨,傅信阳和往常一样,与习武爱好者在梅山街道梅中村里岙社的水浒名拳传承体验基地切磋武艺,指导学员勤练基本功。

  傅信阳是非遗项目“水浒名拳”的第六代传承人,他在梅山可谓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教授的学徒超三千人,获得了不少头衔和证书: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武术五段、浙江省涉外武术教练……这些均见证了他在习武道路上四十多年的坚守,印证了他的习武初心。

  拜师学艺 刻苦研习

  相传梅山里岙的武术起源于北宋末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里岙兴起学武的热潮,全村80%以上的男性都学习拳术。傅信阳小时候跟随舞狮、武术队伍多次参加各地传统民俗节庆,深受浓厚的习武氛围影响。1983年,15岁的他拜里岙武术宗师沈氏为师。他持之以恒、用心琢磨、苦心研学,从最基础的蹲一字马到三十六计宋江拷,再到闹天堂等传统拳术技法,傅信阳逐渐掌握了各种拳术器械的要领,并能将腿法、肘法、手法、步法、跳法等技巧融会贯通,领悟了快、准、狠全套拳术特点,达到了“拳打人不知,巧变敌莫测”的状态。后来,傅信阳开始到舟山、慈溪、镇海等地参加各种武术表演,并在浙江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得了拳术金牌。

  进入校园 潜心教学

  梅山里岙武术虽源自北方,但吸纳了南方及本地区武术的文化优点,经数百年演变,形成了以近身短打为主、重视攻防技击性的独特风格。2005年,经省武术协会专家组认定,里岙传统武术被命名为“梅山水浒名拳”,梅山乡也被授予“水浒名拳之乡”的称号。为保护濒临失传的武术,这一年,梅山乡政府、梅中村里岙社在原梅山乡中心小学建立武术训练基地,傅信阳因武术功底扎实、工作认真负责,被聘为专职武术老师,承担起梅山水浒名拳传承与保护的使命。

  除了承担教学工作外,傅信阳还一边整理传统武术资料、拍摄传统武术录像,又自编梅山武术操,与浙江师范大学体育研究所共同编写《水浒名拳梅山武术》校本体育教材和影像教材。

  如今,水浒名拳的“艺术之花”已在梅山这块沃土上扎下了根,并绽放出艳丽的“花朵”。2008年,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以《御寇水浒门》为题,来梅山拍摄水浒名拳;2009年,梅山水浒名拳被列入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傅信阳也被评为浙江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2015年,水浒名拳被列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位一体”示范项目。与此同时,傅信阳的学生也在多次的省市比赛和表演中频传佳绩,累计获得48枚金牌、56枚银牌、37枚铜牌。2018年10月,梅山水浒名拳代表宁波市参加韩国第57届耽罗文化艺术节,在3天的文化交流中,傅信阳和他的学生们用“梅山功夫”弘扬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保护传承 发扬光大

  梅山水浒名拳的武术招式、器械道具接地气且实用,很多都来自村民的生产、生活,比如农具、渔具、板凳、雨伞等,拳术套路中也蕴涵了丰富的中华文明礼仪。

  “小时候习武,师傅、师兄经常口口相传武术先辈‘初见倭寇’‘杭州打半城’‘平息六横岛’等英雄故事。”2005年起,傅信阳实地拜访多位传承人,通过他们的口述,记录、整理、汇编了一本《梅山武术历史故事》,“我想把先辈的光荣事迹记载下来、传承下去。”

  梅山水浒名拳经过200多年的传承、融合、演变和近20年的抢救、保护,已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现主要有三十六计宋江拷、闹天堂、边城、小人十八、洪拳五套拳术,乌风棍、小丁枪、耙、镗、拐、雨伞十八等十二套器械套路。

  在傅信阳等第六代传承人的带领下,梅中村现有习武爱好者超千人。2020年,水浒名拳传承体验基地被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授予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传承队伍先后参加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大展演、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梅山站开幕式表演、中东欧青年文化交流活动、徐霞客“中国旅游月”十周年浙江省主会场开幕式展演、巡街等大型活动,省市级各类媒体也先后采访报道了梅山水浒名拳。

  面对这些成绩和荣誉,傅信阳看得很淡,他说,这些荣誉都是梅山里岙一代代习武人共同传承、保护的成果,它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海岛气息、体现着梅山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审美观念。“作为一名传承人,我有义务将梅山武术发扬光大,希望非遗文化能赋能乡村振兴、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