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24小时全天候待命 随传随到从不说“不”
——记北仑区“医路先锋”应急核酸采样团队
2022-04-21 09:02    刘盈蓉 牟露雅

本刊记者 刘盈蓉 通讯员 牟露雅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对于普通群众来说,一次口咽拭子或鼻咽拭子采样只是短短的几十秒,但对于一线的核酸采样人员来说,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使命和担当。

在北仑区疫情防控队伍中,有一支“24小时待命上门采样”的核酸检测小分队。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但他们用实际行动表明:穿上防护服,我就是一名核酸采样的战士,披上战甲只为守护群众的安然无恙!

采样之路一波三折

用默契和毅力克服困难

这支“核酸检测小分队”自2022年1月25日成立至今,一有采样指令立即出发,已成为了队员们的工作惯性。目前,小分队队长由区卫健局医政与科教科干部杨奇达担任,抽调北仑区人民医院和北仑区中医院4名护理人员钟晴、柴宁霞、阮冠君和王丹鹤作为采样队员,每一名队员配备一名驾驶员组成4个采样小组,主要承担全区混管阳性、抗原阳性、密接、次密接等重点对象的的紧急上门采样任务。

说起具体工作流程,杨奇达告诉记者,当接到区疫情指挥中心的高风险对象采样任务时,作为队长的他首先给采样小组下达具体采样指令,同时联系被采样对象明确定位和通讯畅通。任务最多的时候,仅仅一个上午,他就接打电话达100多次。只要一收到采样指令,队员们就会第一时间携带应急采样任务包与驾驶员快速直奔现场,并将标本送至实验室检测。

“无论白天还是深夜,团队始终处于24小时待命状态。队员们的精神都是保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深夜出门采样基本每天都有,睡觉都不敢让自己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杨奇达说道,不仅如此,队员们时常还要面对城中村、合租房、建筑工地等复杂的采样现场。如何快速找到指定的位置,尽快为被采样对象采样,考验着每一组队员的默契和毅力。

前两天凌晨1点多,队员钟晴这一组接到了指令,需要快速到达白峰四期码头一工地为一名密接人员采样。“虽然采样只要短短几秒钟,但天黑找路,安抚被采样对象情绪花费了我们更多的时间,等回到驻地时已经是凌晨三点了。”采样之路往往一波三折,有时还会遇到被采样对象不理解、不配合的情况,但队员们总是想尽办法克服困难,确保高效率完成任务,将风险控制到最低。

从清晨忙到深夜

采样队员挑战生理极限

核酸采样本身就是一项风险大、强度高的工作,更别说小分队每天面对的都是紧急采样的任务。就在北仑开展区域核酸采样的那几天,队员柴宁霞最多一天出了三趟紧急任务。柴宁霞回忆,当天早上六七点时,自己刚扒拉了一口早饭,就接到去集运基地采样任务,中午时分回到驻地。下午3点时又接到任务,只来得及吃上一块饼干,又风驰电掣地奔赴。等到晚上7点半再次回到驻地,刚来得及补上一顿迟来的晚餐,晚上8点再次出门,一直忙碌到凌晨才回到驻地休息。

“我们与其他采样人员的最大区别就在于,遇到特别紧急情况时,我们都是跟在流调人员的后面,流调人员排查出一名密接人员,我们就立马采样,这是为了确保第一时间揪出病毒。”柴宁霞说道。为了跟病毒抢时间,队员们练就出了在车上穿防护服的技能,一旦穿好了防护服,就不能喝水、不能吃饭、不能去厕所。防护服密不透气,一轮采集下来浑身是汗,头发湿得像刚洗过,口干舌燥、衣衫湿透,卸下N95口罩后脸上是深深的印痕,每个队员都在挑战自己的生理极限。

久而久之,队员们渐渐摸索出了一些应对紧急任务的门道:抓住一切碎片化休息的时间补觉;上半夜保持清醒;一旦来任务,无论手头在干什么,基本保证在10分钟之内出车……这些队员中有四岁孩子的妈妈,有和男友异地恋的1996年出生的姑娘……无论何种身份,自从踏进紧急采样驻点的那一刻起,队员们就一心扑在了工作上。在驻地闭环管理的半个月里,他们每个人再苦再累再想家都咬咬牙忍住,“还好,习惯了就好了!”是他们在采访时跟记者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能够快速精准地完成每一次的采样任务,来自宁波吉利出租车公司的驾驶员姚家和、吴福磊、信恒友和秦林四个人也是功不可没,他们每个人都可以说是“活地图”,还都具有丰富的“战疫”经验。来自安徽的姚家和已经有三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三年他都在忙着“战疫”,运送标本、转移密接人员、送药上门……他全都干过,虽然是一名新北仑人,但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战疫”有我,使命必达,正是每一个战疫人的点点微光,汇成了星辰大海。谢谢你们,为了这座城,披星戴月,坚守核酸检测第一线,战疫有你们,我们放心!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