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集中隔离点的守护者
2021-08-20 09:36    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仑一医

  本网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仑一医

  100米,是大多数人都不会去留意的距离,是顾海燕工作地点到家的距离,也是她需要14天或更长时间才能走完的回家路。“换班下来的时候,我会坐在前台,远远望一望门前回家的路,想想家里的老人、老公和儿子,就当是休息了。”顾海燕说。8月19日,是她承担北仑城区一处集中隔离点医疗保障工作的第7天。

  顾海燕是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妇科副主任医师,还兼职质管部工作,她工作认真、尽职尽责,对待患者耐心仔细,在家照顾老人、孩子,在外也爱照顾人,总给人“知心姐姐”的感觉。回想这一周的经历,用顾海燕自己的话说,是“跌宕起伏、精彩纷呈”。

  8月11日,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紧急落实梅山街道全域人员第一轮核酸检测,作为核酸检测应急组成员,顾海燕毫无意外地被抽中赶赴梅山街道采样点。作为当日第二批次医务人员,顾海燕即刻从专家门诊转战梅山,从下午5点到晚上11点,她和同事们三人一组默契配合,6个小时完成了近1000人份的采样量。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刹那,憋闷、嘈杂一扫而空,但是肩关节的酸胀感、脱水后极度的干渴,还有深深的疲惫感席卷而来。

  8月12日凌晨1点,顾海燕疲惫地入睡。

  8月12日早上7点,明显睡眠不足的身体还躺在床上,可长期临床工作养成的习惯已让顾海燕清醒过来。随即一个电话来了:“8点务必到医院集合,然后出发到隔离点。要出新任务。”接下来所有的动作都是惯性,简单洗漱,抓几件速干衣,交代几句,拎包走人。当被问及会不会对“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有不满时,顾海燕肯定地说:“不可能有想法,这个就是工作,就像人要空气、水一样自然,组织怎么安排,我就竭尽所能地去配合做好这份工作。”

  8月12日早上8点30分,顾海燕和同事陈梦涵作为隔离点的医疗保障人员正式进驻。“为隔离点做医疗保障,这确实是一种新的挑战。”顾海燕坦诚地说。

  第一个问题,30分钟内要确认“三区两通道”。顾海燕和同事分工,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地把隔离点跑了个遍,熟悉地形的同时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后勤保障工作人员的自身防护、消毒液的配比及消杀、医疗废物放置、转运等环节上的问题。隔离点负责人非常重视,马上给予解决。一通忙活下来,两个人已经气喘吁吁了。

  第二个问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及实际需求,驻扎在隔离点的工作人员数量配置有一定比例,人员有限。而这个隔离点将接收管理100多名隔离人员,且对隔离人员的接收管理是不分日夜的,怎么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工作质量?顾海燕的2人医疗小组提出和警务人员一起搭班,分成2组,每组都保证有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轮流换班上岗。这个建议得到驻扎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这样上班,大家相互依靠,工作更顺畅了,也更有干劲。”陈梦涵幽默地说,“有时候碰到凌晨要去‘登门’确认隔离人员身体状况的时候,也不会这么难为情了。”

  8月12日是隔离点“开张”的日子。安置接收隔离人员任务非常重。顾海燕和陈梦涵“2进2出”隔离区,把100多名隔离人员身体状况一个一个地摸排清楚、领进隔离房间,碰到老年人、孕妇还要帮忙处理行李,注意事项一条一条地讲述清楚,疑问点一个一个解释清楚,每次都是等到隔离人员点了头才放心离开。“那天从4楼到10楼第一轮上下带人的时候,一点疲惫的感觉都没有。就是出来换岗后,头开始疼了。”顾海燕说。

  年轻的陈梦涵把这些都看在眼里,等轮到她穿上防护服钻进工作区,她就“一去不回”了。“一直等到跟她搭班的警务人员受不了,她才出来跟我换班。那可是三四十岁的壮小伙啊!”顾海燕声音哽咽了一下,“以前总是以大姐姐的姿态照顾小妹妹,这次跟梦涵搭班,真是‘狠狠地’被照顾了一把,感觉真好!”

  第三个问题,10人左右的驻扎工作人员中就2名医务人员,但是集中隔离点三大任务——隔离管控、医学观察及食宿保障,多多少少都跟医疗有关。怎么办?顾海燕和陈梦涵对于工作没有任何推脱,就“把活干好”。于是后勤保障人员的防护措施培训、垃圾消毒处理打包都做起来,信息登记、核对、汇总也做起来,前台接听电话解答各种问题更成为了“闲暇之余的消遣”。

  第四个问题,100多名隔离人员怎么管理。他们都是为了疫情防控需要,积极配合防控措施来隔离的“好居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忽然被打乱,心里多多少少会有情绪。每个人的表达方式又不同,我们作为管理人员又是服务人员,理应多点理解,积极解决。”顾海燕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般来说,隔离点医疗保障人员只需要负责隔离人员的身体状况,如测体温、询问身体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但是顾海燕发现只是简单地做“这些动作”,还完成不了“这些任务”。

  8月12日当天来了一名50多岁的外地务工人员需要在隔离点接收,顾海燕按照规定流程登记、测体温、问询,结果问了一遍又一遍,对方就是一言不发,就是沉默。顾海燕知道对方肯定是有情绪,于是决定先让对方上楼休息,睡一觉以后再说。她带着隔离人员前往隔离区,可走到一半,对方不走了——不吵不闹,就是安静地站着。怎么办?厚重的防护服后,顾海燕“用力、大声”地开始做思想工作。整整半个小时,她汗流浃背,但是对方“纹丝不动”。“现场联系这位大哥的家人吧?他不信任我们,‘听不懂’我们,肯定能‘听懂’家里人的。”顾海燕改变“策略”。果然一通电话下来,对方放下了戒备心,开始配合。

  “用心换心!给每位隔离人员留下我们的联系号码,让隔离人员随时能得到帮助。”陈梦涵不假思索把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了每一位隔离人员。就这样隔离人员手上有了一个前台电话,保障食宿生活起居,有了一个手机号码——24小时医疗救治、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渐渐地,这个手机号码成为了热线。

  8月15日晚上8点,一个50多岁的大叔晚饭后胃疼,隔离区内的陈梦涵马上联系顾海燕,两个人一内一外通力配合。详细询问症状,得知他有多年胃炎史,顾海燕初步判断是旧疾复发,赶紧联系家属送来常用药物。陈梦涵拿到药物后前往隔离房间治疗。一位大姐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想吃点水果,不好意思跟别人讲,就拨通了电话。顾海燕评估后,条件有限情况下全面的饮食对大姐的健康有利。于是驻扎点工作人员一合计,工作人员的水果省下来,先给大姐吃。还有一位大姐强烈要求“脸部需要保养一下”,考虑到大姐情绪不稳定,驻扎工作人员联系了家属,破例让家属送来了护肤品——“百雀羚”。顾海燕从事妇产科工作多年,对隔离点孕妇“特别上心”,例行工作中会多问几句,“睡得好吗?”“每天要自测胎动”“有问题随时联系”,于是热线电话就更热了。

  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顾海燕打算抽空和老公视频一下,互道节日的问候。上次视频还是四天前的晚上,没讲几句就“不欢而散”——被老公挂断了。理由是“还在单位忙呢,家里都好,等一下再说吧!”顾海燕老公章顺安是北仑区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心内科主任医师,兼职科教部大内科教研室主任,科教研一把抓。后来这等一下,也没等到。因为顾海燕换班去隔离区上夜班了。“家里两个老人现在照顾的压力都在他地方,他工作又那么忙。我可以理解的。因为以前他出门工作,我也挂过他电话的。”顾海燕大大咧咧地说。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