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60余人参与流调,拨打电话2000余个,通话时间超300小时
疾控“侦探”抽丝剥茧调查溯源
2021-08-18 09:09    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王佳杰 牟露雅

  本网记者 周佳贝 通讯员 王佳杰 牟露雅

  8月11日上午,宁波舟山港1名作业人员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呈阳性结果,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北仑紧急展开核酸采样、检测。而就在前一晚,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侦查小组”已经分赴可疑感染者工作场所和居住地展开调查溯源。

  “您好,这里是北仑区疾控中心……”8月16日上午,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心副主任李巧方正忙碌地拨打着电话。自从流行病学调查开展以来,他一个人每天就需要拨打数百个电话,目的只有一个——全面、科学、及时地分析研判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将群众的感染风险降到最低。李巧方介绍,流行病学调查主要用于研究疾病、健康和卫生事件的分布及其决定因素。通过这些研究,提出合理的预防保健对策和健康服务措施,并评价这些对策和措施的效果。

  “细致到相当于放电影一样,把新冠患者感染以前这些天的经历轨迹,包括新冠患者接触过的人群,一帧一帧地再现出来。”李巧方告诉记者,从8月10日晚上,宁波舟山港作业人员中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人员以来,他们就开始了从浩瀚的大数据中进行整理、对比、核查的工作。

  “每一个疑似病例可能涉及上百人,他们的行程都需要工作人员一一核实。”李巧方将自己的工作形容成像侦探一样“抽丝剥茧”,从密切接触者跟感染者接触了多久,到接触方式、密切接触者的个人防护情况,再到接触场地是室内还是室外,相应的情况都要事无巨细一一了解。

  在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电子屏上正显示着北仑区新冠流调管理智能库的相关信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智能库的数据实时都在更新,智能库里面包含着基础信息、人员信息、人员结构分析等统计以及分析数据。工作人员打开一张表格,相关人员的核酸检测情况、隔离情况、树状分级信息等一目了然。李巧方介绍,这些都是他们通过现场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通过公安部门等大数据分析研判后,进行的汇总登记。

  做电话访问的北仑区疾控中心疾病防治科副科长王赟告诉记者,他们每天不间断地打电话,短的几分钟就能解决,长的可能要好几个小时,要不断帮助被访者回忆这段时间的过往,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接触的对象。每天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12点,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查、汇总,常常要忙到凌晨,在办公室睡上三四个小时,又起来重新投入战斗。

  60余人参与流调,近7小时对5个主要区域开展消杀3000余平方米,拨打电话2000余个,通话时间超过300小时……为了确保第一时间调查清楚,在过去的6天时间里,有些流调队员索性住在了单位,一个睡袋、一碗泡面就是他们的全部生活所需。据了解,目前流行病学调查还在进行中。李巧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如果接到卫健、疾控或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查电话不要慌张,请如实提供自己的情况,这样有利于相关部门对疫情及相关脉络作出进一步的研判和分析。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