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凭借传统手艺制作“老味道”增收
“小青团”也有“大生意”
2021-04-01 09:08  

  本网讯(记者 余姣姣 通讯员 叶晶晶 张雪娜)“寒食枣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住,莺语和人诗。”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团已经从清明的祭祀点心变成春天的时令美食。每年3月下旬,在柴桥老街五马村的弄堂里,总是弥漫着艾草糯米的清香,飘香十里,令人口齿生津,垂涎欲滴。近日,记者循着香味走进村民张珍芬家里,看见五六名妇女忙得热火朝天,她们正在制作青团。

  张珍芬的一双巧手是出了名的,她说:“以前家家户户都会做青团,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直接买更方便,做的人就少了。但我觉得传统手艺不能丢,所以一直做到现在。”心中的这个信念让她一直坚持手工制作青团。

  因为张珍芬家的青团全部使用纯糯米,松软香糯,就算放上一天也不会硬化,所以备受邻里青睐。“以前是大家托我做两个吃吃,后来名气越来越大,北仑城区、宁波市区等地的客人也越来越多,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张珍芬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笑着介绍道。

  据悉,张珍芬每天要做1000多个青团,从早上6点半一直忙到中午。早上8点开始,下了订单的客人会陆续前来取青团。虽然青团是“一月点心”,但就是这一个月,张珍芬增加了两万多元的收入,让10余名村民多了一份“零花钱”。“我每年都来帮忙一起做,多一份收入,又不耽误家里做饭带孙子,时间很灵活。”正在帮忙的黄亚辉阿姨喜滋滋地说。

  在柴桥,像这样的老味道手工作坊有数十家,分布在柴桥老街和农村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条采青、制作青团和微商销售的季节性产业链。居民邵雅芝便是经常买青团送给外地亲朋好友的长期客户之一,她说,现在这种原汁原味、馅料十足的老味道已经很少了,但是在柴桥都能买到,所以很多人托她买,作为柴桥人,她感觉很自豪。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