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戚家山青峙岭发现防御工事遗迹 见证近代宁波三场战争
2021-02-25 09:07  

2021-02-25_090640.jpg

青峙岭中法战争雉堞遗迹 陈灵国 摄

  本网讯(记者 贾骐帆 通讯员 陈一鸣)去年,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与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在做区域文物评估时,发现在人迹罕至的戚家山街道青峙岭东北侧,被当地人叫作梅树湾及大岙山的山巅上,有一条残墙和战壕的遗迹。后通过查核历史资料,以及近期与文保员杨国成、文史爱好者陈灵国等至现场清理、勘察,最终确认它们是清末中法战争中遗留下来的雉堞关卡遗迹。

  位于梅树湾的残墙用乱石砌成,经测量高1.2米,宽1.3米,长400余米。航拍镜头显示,它犹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山上,俯瞰之下蔚为壮观。石墙从山麓延伸到山巅后,与下挖式战壕相连接。山巅的壕沟经历百余年风雨,有些基本坍塌,但遗留痕迹仍非常清晰。整条防线每隔数十米设有炮位,位置明显,在连绵山巅的中间还设有下挖式关隘寨门,人工修筑痕迹犹在。整道防线长数千米,可见当时建设工程十分浩大。

  区文保所工作人员翻阅史料《浙江古旧地图》,发现绘制于1885年的《浙东镇海得胜图》中第8幅“青峙岭营垒图”,画面上作为防御工事的关隘布局,与在青峙岭上所见完全吻合。

  “青峙岭营垒图”上有文字记载:“达字后营屯镇海南岸之清泉(峙)岭,濒海,敌舰自闽洋来,先寄碇于此,舍舟登岸踰岭即达郡城,我水陆军必腹背受敌。管带何军门元启,号佑堂,楚南祁阳人,督率将士昼夜严阵以待。今春十五、十七两日蛟门交绥,岭外敌无动静,余则或鼓小轮或遣间谍时时窥伺,冀有隙可乘,盖鉴于道光年间英夷由斯道而入也,相持数十日敌舟遂退,泊金塘洋一隅也。全浙大局攸关守御者宣易易哉!何君也人杰也。”

  绘制于清末的《浙东镇海得胜图》,描绘了1885年中法战争镇海口战役中清军获胜的场景,全图分十个构图,表现了中法镇海之战时甬江两岸的布防以及提督欧阳利见坐镇金鸡山山头指挥,各炮台打击法军舰船,最后取得胜利的画面。

  工作人员又在民国《镇海县志》中查到以下记载:“在青屿(峙)前后山上,光绪十年(1884年),欧阳军门命管带何元启建筑营垒前后山顶环绕,雉堞八百丈于龕山上,中建营房两重各五间,旁列厢屋听差房八间,前中营门两道,后营门一道,门上建谯楼,左前两哨棚各连三间,后右二哨棚各连三间,营门外安置炮位,官哨棚屋覆以石板加三合土炼成。并于岭上建堡门一道,东向安置炮位。”

  该工作人员表示,以上两份资料,证明青峙岭上的防御工事是中法战争所留下的。综合史料分析,青峙岭防御工事遗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是一处叠加了浙东镇海口三次抗击外来侵略的重要战争遗迹,依时间顺序分别为1841年中英之战、1885年中法之战、1940年中日之战。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