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燕子经年梦 梧桐昨暮非
2022-05-27 09:04    月满西楼

□ 月满西楼

1840年,英军占领定海,百姓纷纷避乱。无奈中,年过半百的黄式三带家眷离开故乡(原定海厅紫薇乡),来到北仑柴桥街道前郑村(原镇海县海晏乡黄家桥)定居。黄氏一门家学代传,潜心研究经学,黄式三和儿子黄以周、孙子黄家岱被并称为“三代经师”。

黄梦燕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书卷气与生俱来,尽管经师堂只留存最后两间,尽管御赐匾牌等已被毁,尽管墙上捷报成了残片。他勤奋笔耕,叙旧话新,集腋成裘,留下美文无数。

我和黄先生交往不多,仅有限的几次谈论,便对这位长者充满了深深的敬意。当初《北仑新区时刊》推出“往事”系列,他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内容有点多,建议只选养正水眼药,写写它的历史和传承。当时黄先生已年近古稀,却不辞辛苦,走访了很多人。稿件完成后,因不会QQ传送,他亲自把U盘送到编辑部。

他撰写的《还有多少人记得养正水眼药》一文中,有97岁老职工的回忆,有1934年的商标复印件,还有1953年镇海县递交的养正水眼药继续制售的审批报告等,材料详尽,调查到位。养正堂药店经历100多年的风风雨雨,给众多百姓带来福音,店内除了中草药、丸、散、膏、丹等,还有名医坐堂。尤其是水眼药,能清凉、解毒、消炎、退热等,对火眼、烂眼、红眼、沙眼等疗效显著,配方列入《中国药典》。2011年12月21日在报纸上刊登后,编辑部接到很多电话,都是以前的患者,诉说对养正水眼药的怀念。黄先生记录了这一段历史,让后人知道这一民间宝物。

我和记者们在寻找老房子时,曾请教于他。他详细讲述经师堂的过往,钦佩先辈的执着。他说起,作为女婿的黄以周参与编撰了上龙泉村梅家家谱。于是我们找到了梅家祠堂,惊叹梁上雕刻之精美。经师堂和梅家祠堂都进入了《北仑老房子》系列,就连那带着昔日温馨的祖传暖脚桶,也被记者们拍下,做了一则新闻。

关于柴桥老街,他似乎有一张地图在眼前,东西南北,一条条弄堂的来历,脱口而出。一家家店铺的特色,如数家珍。因为他的介绍,《柴桥老街》我写得很顺手。见报后,他看得很仔细,指出老街花袄店名为“安吉”而非“吉祥”。

每次请教黄先生,他都亲自来我单位。就连他编辑《柴桥》一书,要选用我写的“镇海中学瑞岩续学”文章时,也是他上门来拷贝,让我深感歉意,只能连说“谢谢”。

光阴匆匆,又是几年。惊闻先生驾鹤西去,感伤在心。小写几句,以作纪念。想仙界清朗,同道者众多,先生定会以文会友,续写人间佳作。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