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江湖里的灯火
2022-03-29 10:14    赵 然 周霄翔

柴桥中学高二(1)班 赵 然

家是什么?家是灵魂栖息的彼岸,是思绪漂泊的归宿,是倦鸟归林,是鱼翔浅底。家,渗进临行的游子身上密密的针脚中,刻入思嘉坚强瘦削的身形里,也让安娜·卡列尼娜呼喊出了心中燃烧的火焰。当我们不知疲倦,山一程,水一程,渐行渐远,才恍然发现,我们眼前是看得见的世界,后面是回得去的家乡。

对于年少气盛的我们,家却是想要逃离的地方。

坐在餐厅昏黄的灯影下,听着耳畔喋喋不休的数落声,一对细细的竹筷麻木地夹着白得刺眼的饭粒,机械地重复着。虚掩的宝蓝色窗帘已抵不住泼墨般黑夜的入侵,压得人烦懑不快,几欲拂袖而去。门口的黄狗黑魆魆的,两只眼睛却还泛着绿莹莹的光。挨到大家都说得累了,方才陷入了难得的宁静。每一次推开家门,少年的心头便涌起一股浪迹天涯的渴望,少年的书架上不知不觉多了好几本“江湖”,来安葬自己无所归依的心灵。看着“青衫磊落险峰行”,便也想做一只不系之舟,随波逐流,远离约束和条框。

少年看着杨过浪迹天涯,看着令狐冲风尘仆仆的背影,想着胡斐只身闯荡的豪气干云,又黯然四顾家中的四堵白墙,唯有失落与苦闷。对江湖的落拓不羁的自由,化作了一次次地挑战规则,一次次追寻那些不合时宜,一次次放任自己的锋芒,一次次地批评与指责,甚至是嘲讽与耻笑。少年渐渐地少了欢笑,却多了怅惘与迷茫,似乎在条框的夹缝中艰难地行走着。在一次次的碰壁与幻想的破灭里,少年灰心失意,回头,却看见了家中阑珊的灯火。

少年渴望回家,渴望寻觅那个无数次出现在梦境中的江湖,渴望逃离那无形的压抑。少年第一次有了对家的理解,知己冷暖,给己包容。少年理解了那个思嘉从来都想回去的塔拉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它可以承载少年的小脾气,可以摆脱那些条条框框,可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少年驰骋自己的梦想。

家仿佛是一道从来难以攻入的壁垒,那盏永远亮着的灯从来都诉说着等待与希望。家在约束我们行为的同时,带给我们无尽的安宁与喜乐。我们的身后,不是终老望乡的洛夫伸手徒然的一团冷雾,而是朱自清父亲手中那几个橘子的温暖。

虽说家里的规矩不如学校繁琐,然而少年的心像是一团火,不时地舔舐着四壁。父母只好一次又一次地管束与教导,他们不希望孩子失落,却不得不一次次将少年身上过分的锋芒敛去,唯有这样,才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立足。社会不是江湖,不是学校,更不会是家。当他们一次次拒绝少年,一次次将少年拉回到“中庸之道”时,他们无疑是失落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而追求本心地活着?可是有些肆意,并不被外界包容,有些不拘,终究会被更残酷的社会磨平。然而,他们悄悄埋葬了失落,花园里的花又泼泼洒洒地开了,大黄狗的尾巴又甩得像朵花,鸟雀啾啾乱鸣,仿佛在为盛夏而歌。少年慢慢看向这生机勃勃而又机遇无尽的世界。那是少年心之所向的江湖,是恬淡如流水的生活,是那小小一处的家。原来江湖从来就在身边,不是烟蓑雨笠卷单行,不是刀剑如梦匆匆来去,只是平凡的一盏灯,平凡的等候,平凡的失意落魄,平凡的伤痛与约束,平凡的那个家。

从前有过多少被拘禁的痛,就有多少不屈的逆境重生。这是家在一次次碰壁中给予少年的道理。是啊,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一语道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少年终于了然,他不能手提三尺剑而破楼兰,他一步一步跌跌撞撞地向前走,一点一点学会乐观处世,一寸一寸地摸索到了坚强的秘诀。给了他勇气与鼓励,给了他温暖与慰藉的,不是他一意孤行想要奔赴的远方,而是简简单单的一所屋子,一双强劲的可以包容所有肆意的臂弯,一盏昏黄的灯影,等待着少年随时的归来。

少年终于明白眼前看得见的大千世界,终究也离不开那方寸之地的家,离不开泛黄的灯影,耳畔的叮咛。莫尔说为了寻找想要的东西,我们走遍全世界,回到家,找到了。家是屈原的秭归,洞庭波兮木叶下,家是卡夫卡的布拉格,虚幻又真实,欲说还休。家是起点,是终点,那盈盈方寸之地,是江湖里那阑珊的灯火,等着远行的游子回头,为他点亮前行的方向。

指导老师:周霄翔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