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初闻桂香说“桂子”
2021-11-19 09:00    黄梦燕

□ 黄梦燕

前些日子,我和学友老邹正一路探讨着“为什么今年到现在桂花还不开?”的话题,一脚踏上了柴桥芦江桥面,忽闻一股芳香馥郁的桂香扑鼻而来,香甜得令我咽口水。真可谓说曹操曹操到。这还是今年头一次闻到,想不到竟来自母校柴桥中学校园里。

我放眼望去,那些种在芦江河畔高大的桂花树,枝繁叶茂,满树黄花点点,宛若一株金粟。老邹说这些桂花树还是他们班级同学种的。我问他,你们是什么时候给学校种桂花的?老邹说,是2012年母校60周年校庆时,我班每个到会同学都向母校捐赠120元,全班共6000元。其时,有同学提出是否拿出部分钱购点实物赠给母校,到会同学认为这个主意好。至于买什么?却七嘴八舌了,有的说买书赠送学校图书馆,有的说替学校买些体育器材,也有的说给实验室买教学仪器……大家众说纷纭。

这时,一位曹同学提出建议,认为还是给母校买几株桂花树好,他说,最近,我读了一首《桂花吟》的诗:“天姿国色满庭芳,独领风骚自无双。九宵之外借灵气,慧质兰心有清香。”你们看,诗人把桂花写得多美,多雅,多灵气呀!经他这一讲,老邹说自己脑细胞的神经元被他触动了,脑海里立马浮现过去曾读过的两首桂花诗句:“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杨万里)。诗中所写的桂花与月亮有着非常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在神话传说中,也有:“月中有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伐,此人乃西河吴刚,因学仙有过,谪令他伐树。”所以每到月圆中秋,就能清晰地见到在桂花树下吴刚举斧砍树和嫦娥飘飘欲飞的身影。所以无论从诗词或神话传说中,都把桂花写得非常高雅和浪漫,说她是“独占三秋压群芳”。古人还把月宫比为“桂宫”,把“进士及第”称为“蟾宫折桂”,所以桂花是值得我们种的。经我俩人这么一说,全体同学鼓掌通过。

于是我们约几个同学一起到河头村花地去购买。我们仔细挑选了15棵较高较大的金桂树。把树运到学校后,大家拿来锄头和铲子,在教室外的芦江河畔草地上,挖孔的挖孔,加土的加土,浇水的浇水,大家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把一棵棵金桂种好后,大家高兴地坐在河边的草坪上,凝望着清冽流动的芦江水,倒映在水下的蓝天白云也似乎跟着水在流动。同学们满怀欣喜,侃侃而谈。一位胡同学发表高论说,既然我们把桂花种在校园里了,可把母校看成为“桂宫”了,我们自己应该称为“桂子”。我这样比喻,目的想逆用一句古语,叫做“予人玫瑰手留余香”。老师们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像“玫瑰”一样授予我们,我们今天就以实实在在的“余香”——“桂花”留给老师。这样每到桂树开花季节,校园飘溢桂香时,老师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留余香”这句话,同时会想起那些从“桂宫”里飘散出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桂子”们。我们从母校所发的《六十弦歌》一书中,可以看到母校是多么关心学有成就的“桂子”呀,称他们为杰出的英才,后学的榜样。

另一个曹同学说,我们学校确有很多英才“桂子”,据我所知首届毕业的有个曹梅新学长,是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厂的主任设计师,核电全部结构均由他设计和调试,直至安全发电。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次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并以中国核工业专家名义去帮助巴基斯坦恰斯玛核电站一号、二号机组设计和调试工作,他的确是个英才。

另一个胡同学说,我们班不是也出了两个有名的“桂子”英才嘛,一个从事理工科,一个扬名文科。搞理科的名叫周持兴,现任上海交大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两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化学学科评审组评委和中科院高分子物理和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那个搞文科的叫李建树,他因爱好由工转为文,从1958年起,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长篇小说、人物传记、儿童文学、散文作品等20多部,为中国作协会员,省作协委员,宁波市作协主席,获得第五屆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国家图书奖、蒲公英奖银奖等,担任过《文学港》杂志主编。

……

如果有人问起这些英才“桂子”们,你是从哪个学校毕业的呀?这个时候,母校“桂宫”的老师们该有多开心呀!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