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云雅未必雅 说俗实非俗
2021-10-29 08:58    杜 群

□ 杜 群

《红楼梦》中贾雨村和刘姥姥,一个饱读诗书,一个目不识丁;一个宦海浮沉,一个委身乡野;一个在云端,一个在谷底……二人既无亲戚关系,也无生活轨迹上的交集,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是曹雪芹精心结撰的一组对照式的人物,其中蕴含着作者对人情世态、因缘际会的深刻体悟,也能让读者随着他们的兴灭沉浮产生无限感慨和遐思。

贾雨村和刘姥姥在书中有着十分相似的出场方式,他们都曾深处困顿,却又在困顿中遇到贵人,芥豆之光点亮了自此开挂的人生。他一介书生,寄居寺庙,每日卖文作字为生。本欲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无奈囊中羞涩、一无所措,淹蹇异乡。幸遇贵人怜其才,全其志,慷慨解囊,封白银五十两并冬衣两套,助其上京,求取功名。一路顺意,考中进士,选入外班做了县官。她村野寡妇,膝下无子,跟随女儿过活,生活拮据自是常态。隆冬将至,冬衣无着,万般无奈之下,想到远亲,含羞忍辱谋求帮助。幸得白银廿两,度过难关,安稳过活。晏子这样说:“识时务者为俊杰,通机变者为英豪。”这段话指的是对人间大道、天下大事洞察于心的人,才能针对“时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才能被称为“俊杰”。从某种意义上说,贾雨村和刘姥姥都是审时度势的“俊杰”,机警的雨村,深知士隐爱才之心、助己之意,适时表露心迹,便可得到帮助;智慧的姥姥,知晓贾家富贵怜贫、行善恤老,只需示弱苦求,就能获得银两,聊以度日。果不其然,雨村和姥姥都得到了帮助,自此他们的人生便有了亮光。

雨村世家子弟,自小深受儒家思想濡染,有凌云之志,怀济世之心。姥姥村野寡妇,终年与泥土相伴,无高深哲理,只知瓜豆之律。常理,饱读诗书、经纶世务的雨村做人处事应为目不识丁、位卑识短刘姥姥的榜样。然纵观《红楼》,雨村的做人最是薄情,行事最为寡义。

雨村虽才干尤长,但贪财辱上,被参罢官。后朝廷起用旧员,雨村全赖如海之力攀得贾家,授了应天府。上任伊始,便接“薛蟠纵奴打死冯渊”一案,明知英莲是恩人士隐之女,依旧胡乱判案,讨好贾王二家。士隐的恩情可以忘掉,贾家的恩情同样可以忘掉。当贾家遭遇抄家时,雨村不仅迅速划清界限,还重重参了一本,致使贾家两府最终被抄。就连帮他出谋划策的门子,只因怕其说出素日贫贱的事情,便寻了理由,发配边疆去。不仅做人如此薄情,为官更是寡义,“心忧天下”“为民请命”的士子情怀不曾存在。第一次罢官,“贪酷”便是主因,后一次削官为民也因“贪索”,可见贪赃是常有之事。枉法更是数见不鲜,胡乱判案自不必说,帮助贾赦夺得扇子,网罗罪名,收押石呆子,致其死去,更是令人发指。他的机警用于谋取机会,他的审时用以趋利避害,他的志向用以获得名利。这样的雨村看似尊贵,实则贱若瓦砾。

刘姥姥和雨村一样,曾经得到贾府的帮助,见证了贾府的兴衰。朴素如土的庄稼人却用自己的方式回报贾府,诠释着“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深义。二十两银子助她度过难关,她没有忘记,头茬的瓜果没敢卖,留着尖儿孝敬奶奶姑娘们,达情入理的做法又使她深得贾府的青睐,热心相帮自然不在话下。俗话说“富贵易处,贫穷难耐”,贾家败落了,亲朋故旧恨不能划清界限,刘姥姥却来了。没有人给她报丧,她自己赶来,为的是看看姑奶奶、哭哭老太太。凤姐病得七昏八倒,苦求姥姥帮其求神,脱掉一只金镯子,姥姥婉拒,不曾贪财。后来贾政扶柩还乡、贾琏看望病父,巧姐险被奸舅狼兄卖给外藩做妾,刘姥姥金蝉脱壳之计救了巧姐。刘姥姥初进贾府确为生活,二进贾府纯为感恩,三进贾府只为吊唁,四进贾府救出巧姐,五进贾府全其父女团圆。她为利往,却不贪利终。

一个满腹经纶、不问俗物的“雅士”被名利蒙住双眼,忘掉了做人的本心,何能云“雅”?一位身处下尘、目不识丁的“俗婆”秉承报恩的准则,跳脱利益的羁绊,深明大义,其实非“俗”。贾雨村精明周旋一生,最后只落得褫籍为民的下场,堪叹,堪叹!刘姥姥虽为利始不为利终,成就知恩图报的美名,可敬,可敬!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