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2021-10-25 09:41    陈榴芳

□ 陈榴芳

两年前,鸣姐参加了北仑区政府组织的居家养老服务,成了一名家政助老服务员。她擅长收纳整理,女红方面也不赖,所以做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深得老人青睐。

刚开始,她觉得这份工作有点卑微,怕被人笑话,不愿在自己村里做,于是选择一个较远的山村。第一次去,怀着一丝忐忑、几分拘谨和羞涩。到了村里,一些老人聚在说事长廊里,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件事。因为不信任,也不习惯陌生人介入,许多人说着风凉话,不愿接受服务。局面有点尴尬时,有一位老人说,没做过咋晓得好不好,反正是免费的,为什么不试试呢?就这样,鸣姐带着感激和责任,在老人家里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又是擦又是洗,外加整理,将近半天时间,屋子焕然一新。老人十分满意,说这屋子从来没这样敞亮过。有了这样的活广告,一部分老人接受了这项服务。渐渐地,她的客户越来越多,都快忙不过来了。

有位老人儿子挺孝顺,几乎天天晚上来陪老人睡。有一天,儿子来到父亲家,看到窗明几净的屋子以为走错了门,给他的错觉就是窗上的玻璃脱落了。后来彼此熟悉了,那儿子遇到鸣姐说,老父总夸你贴心能干,又说他父亲是很难伺候的,能得到他老人家的夸奖那是很难得的。

因为诚实能干,一些老人对鸣姐有了好感,每到服务日总是翘首期待。鸣姐真心对待老人,看到他们,就会想起自己故去的父母,总是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一来二去,她跟老人们的感情日趋深厚。除了打扫屋子、洗衣服,还为他们剪头发。每次服务完,叮嘱他们繁重的家务千万不要自己干,只管留给她。有些老人行动不便,为他们买菜购物也是常事。好多老人知道网上买东西方便又便宜,无奈不会买,有些新奇的东西也不知哪里去买,鸣姐就当起义务网购员。鸣姐还是一名戏曲爱好者,好多老人爱听戏,她用业余时间为他们拷∪盘。有一位老人说,你来一次,家里变得清爽了,心里搁的话说完了,心花就会开一次。好多老人还想把她认作女儿。有的老人怕她累着,不让她多干活,说只要陪聊天就可以了。可是鸣姐手不停地干着,边干边聊。

因为路远,一天通常要做三户,鸣姐都是自带午饭的,干到中午,就打开饭盒吃。吃完稍稍歇一会继续干。有些老人过意不去,硬是夺下她的饭盒不让吃冷饭,让她跟他们共进午餐。有些老人知道鸣姐去的日子,早早地准备了菜等候着。走的时候,还要把牛奶等食品及自己种的蔬菜,放到她的电瓶车上。鸣姐婉言谢绝的同时,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他们解释:不可以接受的,上面有规定,违反了组织纪律就会开除,不能为你们服务了……

一位老人家里的窗帘因多年未洗,蒙上了厚厚一层灰。拆下时,布马上裂成碎条状。而老人行动不便,别说上街去买,就是现成的也无法挂上去。想到自己家里有换下的旧窗帘还完好无损,于是量了尺寸,回家缝制好。眼快就要过年了,老人家的一月一次服务已经做完。鸣姐冒着严寒,特意开着电瓶车去,为老人挂好窗帘。

还有一对无儿无女的老人,身体状况不太好,鸣姐每次去服务,都帮他们做菜,老两口都喜欢鸣姐做的口味。他们家有一条弄堂里摆着一些花草,因为老人身体不好,很少打理,都蔫蔫的。鸣姐路过,常去浇水、修枝,看到花草们恢复了生机,老人挺开心。闲聊中,有老人说冬天晚上睡觉,脚怕冷,鸣姐买了绒布,为她做了脚套。好长一段时间,老人家一直铁将军把门,一打听,原来先是男的患了老年痴呆,后来女的身体也不好,两人都住进了康复医院。鸣姐煮了老人爱吃的菜,买了零食去看望。看天气转暖,又将他们换下的棉衣拿回来洗。老太太说:“老头子好多事忘了,却一直念叨着你。”听得鸣姐泪眼婆娑。有一次,老太大让外甥女开车回家拿剃须刀和衣服,结果跟邻居说几句话,把东西忘记在椅子上了,又忘了关房间里的灯。鸣姐发现后追出去,车已经开远了。于是从老人亲戚家拿来钥匙关了灯,又拿上东西特意去医院。那天下着大雨,到了医院,裤脚都打湿了,顾不上擦一下雨水,赶紧为老爷子剃头。同病房的人问,这是你什么人啊?这么贴心,侄女吗?老人顺口应着,是侄女。的确,鸣姐与老人产生了一种彼此信赖的亲情。

老人们感谢鸣姐的同时,对党和政府千恩万谢,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代。如今鸣姐爱上了这份工作,她觉得通过自己的劳动,传递政府对老人关怀和温暖,是一件幸福而有意义的事。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