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初心如磐 默默奉献
——记原梅山棉纺织厂厂长王新初
2021-07-09 09:43  

本刊记者 匡 野 通讯员 沈磊杰 林蒙娜 沈琼云

人物名片

王新初,1942年出生于上阳村,1967年入党,党龄54年,是北仑区首届党代表。1961年,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服役于舟山部队,曾是无线电兵,后期转任文书。退伍后,1968年至1972年在杭州玻璃厂工作。1972年,回乡来到梅山棉花加工厂工作。

看着胸前佩戴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王新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自豪地说:“很荣幸,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有机会领取这块纪念章,我要感谢党,是党培养了我,给了我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多年在外,王新初对家乡的思念更加浓烈。1972年,一心归乡的他,来到了离家不远的梅山棉花加工厂工作。那时候,棉花加工是梅山海岛上最重要的产业。虽然周边的郭巨、上阳和白峰等地也种植棉花,但都需要通过当地棉花收购站,把收上来的籽棉运到梅山加工。

相比杭州玻璃厂,梅山岛交通闭塞、设备简易,但王新初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此工作。

“当时梅山已通电网。”王新初回忆,看到通电的有利条件后,他立即翻阅有关书籍,用心学习电工专业知识,认真思考、积极探索改造动力源,最终经过不断地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电气化动力改造。

1981年,因在厂工作积极,表现优异,王新初被提拔为副厂长,主要负责棉花加工。“当时,梅山棉花种植面积达1万多亩,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梅山棉花厂也是原镇海县第二大棉花加工厂。”王新初坦言:“接手负责棉花加工后,困难远比想象中的多,不仅工厂设备陈旧,生产车间环境也差。”

为了改变现状,王新初又萌生了改善生产环境、推进设备现代化的想法。在他看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剥绒出绒率,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工厂迎来了“蜕变”。慢慢地,工厂收益增加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

但是好景不长,很快,新的难题又再次摆在了王新初的面前。上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时代的变迁,棉花产量逐渐减少,工厂面临危机。

“1985年我担任厂长后,做了一次大胆尝试。根据梅山本地棉手套纺织家庭作坊多、纺线少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办起了棉纺厂,生产棉纱。最多时,工厂有职工200多人。不仅解决了海岛村民的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增加了家庭作坊的收益。”说到这段时期,王新初略感欣喜和自豪。

从1972年进入梅山棉花加工厂成为一名普通员工,到1996年从厂长领导岗位上退下来,近25年的时间,王新初不仅见证了梅山产业的变迁,也见证了时代的发展。

初心如盘、默默奉献,坚守理想、担当使命,王新初把自己最美好的岁月都献给了梅山棉纺织厂,从电气化动力改造,到设备现代化,再到办棉纺厂带动村民致富,他不断创新、不断前进。

“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作为一名服务于基层的老支书、老厂长,我会继续发挥一名老党员的作用,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引领更多的青年党员在新时代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同时,王新初也寄语青年,保持初心,热爱学习;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能发一分光,就要照亮人间。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