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当你老了
2021-06-24 09:18  

□ 凌晓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古往今来给“夕阳红者”以极大的鼓舞:虽已日暮,但看那太阳的霞光余辉照样可以映红满天。

可是,不管你愿不愿意,年老都会到来。据统计,现在全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宁波每4名户籍人口中就有1名老人。歌里唱道: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这是诗人叶芝二十几岁时,对年老者的深情注视。这首歌很唯美,局外人眼前会飞过一幅幅画面。可是人真正到了老年,却没有歌里唱得那么美,衰弱、失眠、各种慢性病,就会不请自来。

细掰手指一数,自己的年龄也快进入年轻老人的行列了。到哪里养老的话题,被越来越多提及。所以先知先觉者们已开始着手未来的养老问题——为父母安排有之;替自己打算也不少;还有为子女解除后顾之忧的考虑。

大学同学群叫“我们班”,很有号召力。班长挺能耐,在某省属大国企当董事长,几年前在我们班班网上说,准备在某著名淡水湖边建养老公寓社区,可租可买,到了退休年纪,大家就一起抱团养老!光阴流转,一转眼的功夫,日子就欻欻欻地飞过去了。日前,原来的辅导员老师,一直像我们班的大哥一样张罗同学们集体去看看那边的房子盖得究竟咋样了?看房团回来,说是环境好,设施棒,看来抱团养老这事儿有门儿。

前几天刚看到一篇文章,一位78岁早年离异且无子女的失能大学教授,卖掉了上海自住房拿到600余万元现金,住进高端养老公寓,每月交高达4万元费用,最后他的生命也只存活短短的两个月。因为心中了无牵挂,没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加上失能的痛苦,所以最后他选择绝食早早解脱。可见亲情真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支撑呢!

我曾把这篇文章发给女儿读,并半开玩笑地问:“爸爸妈妈将来老了走不动了,你不会不管的吧?”女儿的微信回答,让我这当娘的心里很温暖:“必须管,生我养我教我,要好好回报,人要有良心。”

走笔至此,不由想起高龄公公和婆婆的最后几年辰光。先是请保姆在家照料,开始还行,后来保姆越来越不尽心。只好托人送进星级养老院。说心里话,那儿的环境不错,房间有空调,有单独的卫生间,24小时供应热水,可以洗澡淋浴,还有专人送饭到房间。加上我们做子女的,每周几次过去看望,每个周日还会专门送上可口饭菜,老人最后几年过得还算比较安逸。加之一直坚持锻炼,两人都活到九十多岁,平静地离开。

原单位老大姐,退休十余年,早在五、六年前就在一个有花有草,有河有树的地方买了处养老公寓。该公寓为了照顾不同老人的需要,分三期设计。她买了第一期,专门针对那些身体健康,能走能行的年轻老人群体。第二期,需要有人做饭洗衣,身体状态还好,但有点慢性病,需要有医生简单提供帮助的群体。第三期主要针对失能群体,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看护的人群。大姐暂时还没去住,正上着老年大学,从零基础开始学国画二年,现在亦是画得有模有样了。有个女儿在香港工作。她和老伴每年一两次往返香港,看望女儿和孙辈,生活起居安稳,未来养老也有基础保障,精神十分富足。

高端养老,悄无声息,却来势汹涌。首先必须要有一笔不菲的资金做后盾。健康的时候,全国各地四处住住走走看看,怡情养心,后勤有保障。最后定居处可以选择到儿女所在城市,有各种各样的兴趣爱好,都能找到同好一块结伴,不管是琴棋书画诗酒花,还是剑戟刀棍烹饪茶都有用武之地。

养老模式多样,花样繁多,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居家养老,应该是将来大多数人的首选。有一定经济基础做保障,子女有爱心且孝顺,隔着一碗热汤的距离,最是暖心。自己住宅尚宽敞舒适,周边生活环境配套理想,还有大型文化设施,离医院车程亦较近。这种居家养老模式,也是我心仪的。

当你老了,要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不要有攀比心。还要学会适应生活的变化,过好平淡的日子。

当你老了,与时代同行的心不能变,学习新事物的心也不能变,依我看这个更重要。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