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梅雨时节话情怀
2021-06-24 09:18  

□ 韩 飞

  芒种过后,江南便迎来了潮湿闷热的梅雨时节。周末,独坐书房,听窗外雨打屋顶,哗啦啦响个不停;看那雨丝,淅淅沥沥,像是断了线的珠子,从天上洒落下来。正当静坐无聊之时,心中忽然想起一件趣事,扯起情怀这个话题,遂草成一篇文字,聊作慰藉雨天的无趣。

那天刚好是芒种,作家秦俑陪同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杨晓敏先生来宁波参加小小说创作座谈会。我因拙作长篇小说《桃花雨》出版一事,曾向秦俑咨询过相关事宜。有朋自远方来,心里自然是非常欢喜。为尽地主之谊,晚饭后我和作家韩光智邀请两位客人去宁波老外滩观光,因那里将要举办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路上,见老天想要下雨的样子,我随口说了句,这几天黄淮流域千万不要下雨,正在割麦,否则一场雨水下来,麦子都泡在地里了。

杨晓敏先生听了,向正在驾车同行的另一位本地作家苏平轻声说我这是士子情怀,还详细解释了什么是士子情怀,说杜甫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一种士子情怀。杜甫他自己居住的茅草屋被风刮破了,可他想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想着天下和他同样住着茅草屋的人,自己生活穷困潦倒,心里还想着天下。说着,还随口吟了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又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是一种士子情怀。

杨晓敏先生接着解释说,不种地,也不缺粮食吃,可却担心北方的收麦,担心北方的天气下雨,这就是士子情怀。最后总结说,士子情怀,就是心里装有天下。

我坐在汽车后排,尽管杨晓敏先生这话不是对我说的,说话声音也很轻,我却听得很清楚。当时想,我不是杜甫,也不是范仲淹,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出身农家,对农村、农业、农民和庄稼、粮食有着天生的难以割舍的情怀。

这么多年,我在外地工作,农忙时回去干农活少了,感觉内心离农村、离土地越来越远,但每年到了麦忙时节,我的一颗心都被揪着,祈祷中原大地不要下雨,担心麦子收不到粮仓里。小麦从寒露前种下地,经过两三场雪,过了冬,迎来春天,开始拔节生长,小满前后,喝足水分,吸足营养,进入灌浆期,到了芒种就要收割了。这期间在地里生长8个多月,很不容易。更为紧要的是,有时看起来长势很好,可是老天说不让人吃,一场雨水下来,麦子泡在地里,两三天就会生芽。那生芽的小麦做成的馒头,实在是不太好吃。放到现在,也可以说是不能吃的。我是吃过的,因此知道。

我平时不大关注天气,遇风遇雨,顺时而安,但对于小满至芒种期间的天气,我就特别敏感了,那种眼见颗粒饱满快要归仓的粮食被浸泡在雨水里的切肤之痛,至今记忆尤深。小麦收割与别的作物不同,特别注重天时,必须快抢快收,半天也不能耽搁,那都是踩着地球的律动、天时的节拍来的。

这分明是我儿时的记忆发挥了作用,却被作家杨晓敏先生说成了士子情怀。可转念一想,我虽然称不得起是士子,但我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具有更为高尚的士子情怀。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哪一个不是抱有赤子之心、士子情怀,而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呢?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以先辈为楷模,秉承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忠心实践党的宗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并且对个人、对家人严格要求:党员要有党员的样子,“光荣之家”要有光荣之家的模范。我父子三人均为退伍军人,家里挂有三块“光荣之家”的牌子,可以称得上光荣之家。

有这么一件事,不防说说。十八大前,农村出现些不正常的攀比风气。有一天我父亲打电话给我,说村里要给他办一份低保。我一听,对父亲说,这个低保,咱家不能办,您是老党员,四十多年的党龄了,我是二十多年的党龄,我弟弟是十多年的党龄,我们家三位党员。何况,我们家也没有困难到那个地步,村里更困难的家庭多着呢。咋能办理低保呢?我们要是办了,你让我和弟弟回到村里咋见人哩?父亲听了,也笑了,意识到不对,马上表态,说电话放下就去找村干部,不办了。

我还是不放心,又特意打电话给按辈份我应该喊他叔的村支书,告诉他不要给我家办理低保,把上级下拨的低保指标,安排给村里实际困难的家庭。支书听了很感动,高兴地说都像我这样的觉悟,他的工作就好做了。支书把我的话说给别人听,这样,我们村的低保全部给了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家,把党的政策落到实处。

后来回到村里,说起这事,村支书一再夸我,十八大后,上面核查低保落实情况,不少村查出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现象,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法规处理,撤职的撤职,查办的查办,我们村例外。

我的伯父八十多岁,伯母常年有病卧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人照顾,堂兄身体自幼不好,外出务工,只能干些简单的体力活,所得甚微。一家三口,度日艰难。我家虽然时有接济,但也是杯水车薪,爱莫能助,我心里很是牵挂。多亏这些年来党的脱贫攻坚战,驻村干部经常到他家进行走访慰问,逢年过节,米、面、油,更不在活下。伯母有病住院,有医保可报销,前些日子回家与伯父交谈,言谈中很是感激党的好政策。经了解,村里同等困难的人家,每月生活都有托底。这让我内心很是感动,甚至震撼,我多年牵肠挂肚的事儿,有了着落。我曾幻想有一天发了大财,给村子修上水泥路,盖一个敬老院,把全村孤寡老人全都赡养起来。我的理想终究没能实现。现在好了,党和政府全都给安排好了。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