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校园里的红色足迹
2021-06-04 08:49  

□ 张仿治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我看着胸前的党徽,不由想起那无数赴汤蹈火、前仆后继的前辈。单在我的家乡——大碶的一些校园里,我就看到了许多老一辈共产党员留下的红色足迹。

我看到了1931年的大碶时敏小学,那时学校里活跃着好几位共产党员。当时该校的张基卿老师就是其中之一,后来他了解到林庚、郑慰田两位老师是失去组织联系的中共党员,经向上级组织汇报并考察后,帮助林、郑二人重新加入组织,又培养吸收胡安三、王道夫等人入了党。这些红色种子在大碶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开展各种合法斗争。那年的10月,在新庙前广场上召开了一次抗日救国群众大会,声讨日军侵略中国东北的罪行,会后还举行了示威游行。我似乎看见,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正是共产党员郑慰田老师和林庚老师。

那年的10月下旬,在石湫义民寺(石湫小学)秘密召开了党员会议,会议宣布建立中共镇海特别支部,林庚任书记。到第二年春天,就建起了林头方、石湫、大碶、灵山、扎马、王贺、新碶、横河8个党小组,有党员20余人。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了!我分明看到,活跃在石湫小学、横河公德小学、山沿陈小学、王贺乡一本小学、扎马小学、烟墩小学等学校中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的地下党员,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和群众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大碶一带的群众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我看到了地下党员、林头小学校长毛雪挺的挺拔身影。据林头方村今年九十多岁的俞道斌老人回忆,当时,林头小学的礼堂上,在孙中山先生像两边挂满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画像,还挂着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毛校长利用合法身份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1937年,他发动民众开展抗日救亡活动,组织学生编写抗日墙报,捐献支前衣物,并于次年秋成立抗日救亡工作团,还建起了一支由30人组成的大刀队。他们将灵峰寺作为秘密联络点,存放武器和从上海募来的战时急救物资,开辟林头庙南侧的广场作为抗日救亡团培训操场和抗日大刀队训练场。在毛校长的安排下,这里后来还成立了岩一乡难民收容所,曾接济逃避日寇掠抢的难民340余人……灵峰山下的这个小庙,成为一个小小的抗日根据地。直到今天,林头方村的老人们,还念念不忘这位共产党员。

我看到了横河的公德小学一派勃勃生机。1938年1月,从延安学习归来的共产党员李长来、李健民等人组建了横河李家党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救国活动,成立海鹰歌咏团,教群众学唱《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抗日歌曲,又成立海鹰剧团,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卖国童子》等剧,参加演出的人中,就包括李价民、李俍民、李长来、李健民、冯和兰等人。他们除了经常在本乡演出,还去附近各集镇甚至山岙里巡回演出,受到各地群众热烈欢迎。公德小学地下党的工作范围,远不止附近的乡村,十几里路之外的林头方村那位九十多岁的俞道斌先生就回忆说,童年时他在毛校长的组织下,也曾来这里听过李先生那富有鼓动性的报告。1942年,在大碶山沿陈成立的中共鄞东、奉东、镇东地区工作委员会,曾以公德学校为掩护,利用教师联谊会形式,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活动。我似乎看到了抗日的火焰越烧越旺。

我又看到了1948年2月,泰清乡中心小学(清水小学)内的战前动员。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江南武工队,在这里筹备大碶缴枪战斗,最终以缴获1挺机枪、13支步枪、400余发子弹的战绩,为大碶的革命武装斗争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回想着这一切,我不禁思绪滚滚、心情激动:前辈们留在校园里的一个个足迹,是多么宝贵的遗产!今天,我们新时代的共产党员,应该在家乡的校园里画出更美的画图,才对得起胸前的党徽!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