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新闻网
想起了草鞋
2021-05-21 08:40  

□ 严年丰

“小时青青老来黄,受尽捶打结成双,送君千里终须别,弃旧迎新丢路旁”。这是一只谜语,谜底是草鞋。草鞋,最早的名字叫“扉”。过去,草鞋就是农户、药农、樵夫等下田(地)干活、上山采药、砍柴时必穿的鞋子,它与刀笼篰等劳动工具一起,是三、四十年前农民的标配,在古时它甚至还是文人们周游四方时的穿着必备之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前,农村里许多人家都有一具打草鞋的木架子(大概叫“草鞋盘”吧),农民们下田劳动都是穿着草鞋上阵。没有木架子或不会打草鞋的就买草鞋来穿。我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好象是3分钱一双,考究点的5分钱一双。穿布鞋是不经走长路,也不经走砂石路的,胶鞋在当时本就金贵,最便宜且实用的就是穿草鞋了。我在少年时开始和弟弟在假日上小山头割(折)柴草,就是穿着草鞋的。而到了后来我插队落户在生产队劳动那几年,只要是田间劳动,无论水田旱地,那更是离不开草鞋。新草鞋刚穿上时显硬,穿一天下来就比较软了,有时候故意在泥水里踩几下,穿着会更舒服些。穿得仔细点,一双草鞋可穿三、四天。不过穿着草鞋上山割(折)柴草还是要加点小心,避开柴根竹尖等,以防穿透草鞋底而刺伤脚板,我曾经吃过亏,幸亏还轻。我看到老农民们上高山或在大冷天干活时,先穿上一双用厚棉布做成的厚底长腰的上山袜,再外穿一双草鞋,那是更好了。无论上山下地走泥路砂石路,穿草鞋是最佳选择,因为它最贴脚最轻便。

打草鞋的材料主要是稻草(据说也有用麦秸的),且早稻草的柔软性优于晚稻草。打草鞋时最好先将稻草在水里浸一下后再用棒槌槌打几下,让稻草变软些,这样打出来的新草鞋穿起来相对比较柔软。如果在稻草中再夹杂些烂、旧布条,那打出来的草鞋穿着会更舒服,也更耐穿,卖的价钿自然也会高些。那时候有些老年人因不能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就在家里打草鞋出售,以补贴家用或自个谋生,因此街头集市上常有人挈着成捆草鞋在卖。

眼前又到了立夏时节,正是我插队那时候生产队种早稻该移植稻苗插秧的时候。这又使我想起了草鞋。

种早稻插秧时一般多雨,大多数的时候雨不大、时间也不长,但雨水及来来往往的秧担上滤下的田水让田畈上的小路总是湿湿的、滑滑的。那时的我挑着秧担行走在田堘小路上,因为脚上穿的是草鞋,它防滑,“草鞋贴脚、四海平如掌”,在泥泞的小路上能稳步疾行根本不用怕滑跌。草鞋还利水、透气,不论雨天大晴天,既不会生脚气又不怕大汗脚。我在插队落户的头二年参加生产队劳动,草鞋是我的主要装备,后来去学校当代课教师,头几年的暑假里我也参加生产队的“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劳动,同样是草鞋不离脚。参加田间劳动,穿什么鞋都比不上穿草鞋称心。我曾试着穿塑料凉鞋下田头去(到了田头后赤脚下水田),其远比不上穿草鞋舒适,因塑料凉鞋不利水,透气性也差,易生脚气,收工后洗了脚后有时奇痒难忍,还是改穿草鞋了,草鞋伴着我走过了好些年头。

那时候,我们还常可看到公社的一些干部,尤其是农技员脚着草鞋行走在生产队的田间,调查、了解、研究、指导,或者劳动。

现在在田间基本上看不到有人穿草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草鞋,打得相当精致、漂亮,已经作为一种工艺品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 关闭窗口 -

北仑新闻网
www.bl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