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土货
2021-02-02 10:06  来源: 北仑新区时刊

  筱菁

  今年过年留在北仑,不能回老家。不禁想起老家的几种土货美食。

  凉薯

  去年国庆回了趟老家,在菜场看到了久违的凉薯,自然少不了大块朵颐好好地过了把瘾。

  宁波人似乎不大爱吃凉薯。在这边定居二十年了,从来没有在宁波的大小食堂或酒店的餐桌上看到过它的身影,超市菜场也鲜有卖者。

  凉薯是我喜爱的农作物之一,亦果亦蔬两相宜。

  记得小时候,每逢县上赶集的日子,我就充满了期待。在家里熬到下午3点,外婆便不慌不忙牵着我的小手出门了,在大街上开始“淘宝”。看到某个摊贩的货色还不错,外婆便停了下来,这凉薯多少钱一斤?1毛。二话不说,拉着我直走。8分……头也不回。6分……继续往前。3分……直到这时,外婆这才掉了头回来,笑眯眯地全部买下,一手付钱,一手提货,外加一句:年轻人,早点回家吧,便在小摊贩高兴的目光中牵着我的手离开了。祖孙俩回到家,剥了皮就开吃。外婆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吃吧?我满嘴生津地回答:好吃。

  买得多了,除了生吃,其余便用来做菜:凉薯溜肉片,配上葱花,可谓是青青白白,滑嫩爽口,营养又健康。

  脚板薯

  老家的另一样土货,在宁波从来没有看见过,那就是被称之为“脚板薯”的块茎类农作物。

  脚板薯长得实在是丑陋,皮肤粗糙,全身“肿胀”,因其形似苦难的脚板,故名脚板薯。脚板薯虽然外表难看,但其肉质紫红,细腻滑爽,富含粘液质、维生素、淀粉酶等多种营养物质,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而且有药用滋补功能,因此成为了湘赣一带老百姓喜欢吃的一道家常菜。

  脚板薯的做法有多种,孩子们最喜欢的是炸薯丸子。通常,母亲先洗净外表的泥桨,刨了外皮,流水下冲洗干净紫色的粘液后,再切成厚片上笼蒸熟。利用蒸的间隙,母亲要做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用姜块反复地擦拭两只切过脚板薯的手,从手心到手背,从指尖到指腹,直到有热辣感才罢手,这样可以防止脚板薯粘液导致的奇痒。

  大约15分钟左右,脚板薯蒸熟了,接下来最开心的环节就是手工做丸子。母亲将蒸好的薯片倒进一个大容器,配上一些红薯粉,加盐加葱花,再不断地少量多次加水,慢慢将混合物搅和成面团状,等到不粘手时便喊我们来搓丸子。当我们正在为谁搓得更圆更大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母亲已经在一旁热好了油锅。看到我们搓得大小不一的丸子,母亲没有嫌弃,将它们一个个地放入烧热的油锅里入炸。不一会儿,所有的丸子都浮在油面上了,母亲就麻利地用漏勺把它们捞出,接着入炸第二锅。

  我们窃喜地端着盘子走向餐桌。炸好的薯丸子呈现淡淡的油亮紫色,散发出糯糯的菜油香味,真诱人!还没等丸子凉下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抓起来放进嘴里。吧唧吧唧吃得正香,身后传来了母亲一阵骂声:兔崽子!你们就不怕嘴巴起泡吗?

  藜蒿

  临近春节,老家人还有另一种口福,那就是吃上一道美味的“藜蒿炒腊肉”。

  藜蒿为何物?鄱阳湖的一种水草,主要长于冬季。因其产量有限、采撷不易、净菜率低,故而价格极高。每逢春节,藜蒿炒腊肉成为了江西人尤其是南昌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主菜。野草的清香混合腊肉的熏香,素中有荤,荤中有素,堪称完美。有小曲儿这样唱道:鄱阳湖里的几根草啊,那是江西人饭桌上的宝哇。

  关于这道菜,江湖还有传说。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为了争夺对鄱阳湖水域的占有权,就此引发了鄱阳湖大战。眼瞅着饥饿就要拖垮朱元璋的队伍,结果伙夫头无意中发现了田埂上的野草,便死马当活马,将这野草和军中余下的唯一一块腊肉炒在了一起。不用说,朱元璋吃后龙颜大悦,朱军也气势大振,取得了鄱阳湖大战的胜利。之后,朱元璋便赐名这野草为藜蒿。

  当然,传说归传说,好吃才是王道。春节前后,宁波个别饭店也有推出这道菜肴,价格不菲且限量。不用说,这家餐馆一定是江西人开的。于是,好这口的人便会约上三五好友,赶紧循着味打牙祭去了。

  曾亲手做过一回这道菜。

  有一年的大年初六,在家正准备做晚饭。老公带回满满一塑料袋的绿叶子菜,说是空运刚到的新鲜货:藜蒿。我赶紧动手,把太老太嫩的都择掉,剩下的一小把切成小断,腊肉切片,热油烹炒。不一会儿,香喷喷的藜蒿炒腊肉上桌了。老公和孩子早已围坐桌旁,只等开饭。

  等我褪下围裙回到座位,稀罕菜已经见了底,只剩下几片腊肉在盘中晒着。

- 关闭窗口 -